来源:成都品牌设计 时间:2012.05.11
研究项目(Project Name)中国白酒研究
研究类容(Research capacity):中国古典音乐中的酒文化
行业类型(Type of industry):消费品牌、白酒行业
相关类容( Related categories.): 音乐、古典音乐与酒的不解之缘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史,不难发现:音乐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西周至春秋时期,歌曲主要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贵族和士大夫根据民歌改编创作的歌曲,颂是祭祀乐歌。风雅歌曲在宫廷及士大夫宴乐时演唱,一般以瑟或琴伴奏,故有“弦歌"之称。颂亦用瑟伴奏,但也有加琴或搏拊的。现存歌词305首,即孔子所编的《诗经》一书。这305首歌曲中,有不少与酒有关,例如有12首风、雅歌曲经常被士大夫用于“乡饮酒礼",它们是《鹿鸣》、《四壮》、《皇皇者华》、《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关帷》、《葛草》、《卷耳》、《鹊巢》、《采蘩》、《采苹》,被称为《风雅十二诗谱》。这套诗乐用律吕谱记写,是宋乾道(1165一1173年)年间的进士赵彦肃所传唐开元(713一741年)年间一般仪式所用之歌曲。
民国时期创作歌曲的内容与酒有关的也有不少,例如唐纳作词、聂耳作曲的故事影片《逃亡》的插曲《塞外村女》,第一段就有酒:
采了蘑菇把磨推, 头昏眼花身又累。有钱人家团团坐, 羊羔美酒笑颜开。
再如李叔同根据美国J?P?奥立韦的曲子填词的《送别》,酒为其第一段内容增添了无穷的惜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晓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如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音乐中有酒的歌曲数不胜数。例如山西民歌《诉苦翻身》,控诉了地主的罪恶:
地主吃的酒和面, 占的是大楼院, 粮食堆的高如山, 现洋花不完。
又如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的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其第三段为: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广,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财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粉碎“四人帮"后,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的《祝酒歌》曾经广为传唱。
一些歌剧也经常唱到酒,例如《刘三姐》中刘三姐与三秀才对歌时,就唱出了这样的歌声:
你娘养你这样乖,拿个空桶给我猜, 送你回家去装酒, 几时那个恕喝几时筛。
至于戏曲、曲艺音乐,与酒有关的唱段就更多了,不再赘述。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音乐,尤其是民歌,与酒有关者皆有不少,例如:湖南的《大采茶》(九月采茶是重阳,大姐造酒二姐尝),广东的《一把红筷》(摆上酒席请哪个?不请客人请媒人),四川的《盼红军》(七月里谷米黄金金,造好了米酒等红军),安徽的《扑蝶舞》(五月里是端阳,金壶打酒大家尝),山西的《珍珠倒卷帘》(三杯药酒露真身,吓死许仙一命亡),湖北的《越想越伤心》(二想做媒的鬼东西,只顾堂前把酒吃),河北的《十八扯》(赵匡肮吃酒熏熏醉,樊梨花吐酒闹得欢),甘肃(陇东)的《信天游》(鸡蛋壳壳点灯半炕明,烧酒蛊蛊淘米也不嫌你穷),江苏的《孟姜女》(九月九来是重阳,家家饮酒菊花香),陕西的《花鼓子》(打下大鱼长街卖,打下小鱼换酒喝,我们众位来喝几蛊〉…..
中国民族众多,各民族与酒有关的民歌,就更多了,例如蒙古族的《酒歌》,俩族的《手拿酒杯举过眉》,乌孜别克族的《一杯酒》,裕固族的《喝一口家乡的青裸酒》,藏族的《敬上一杯青裸酒》,维吾尔族的《金花与紫罗兰》(我最爱那葡萄酒,更爱你的歌声比酒甜),撒尼族的《撒尼人民多欢喜》(喜笑颜开的老倍们,痛痛快快干一杯),壮族的《对歌》(唱歌莫给歌声断,喝酒莫给酒壶干),土家族的《长工歌》(好酒好肉老板吃,皮和骨头待长工)…..
综观中国数千年的音乐史,可以发现,音乐和酒大致有着这样的关系:
(一)酒为低吟高唱的由头。
例如曹操的《短歌行》,其“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歌声,通过酒抒发了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又如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的《祝酒歌》,其“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请你干一杯,胜利的十月永难忘,杯中洒满幸福泪”的歌声,通过酒抒发了粉碎“四人帮"、人民得解放的无比兴奋。
(二)以音乐写饮酒之人的精神状态,抒发饮酒之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古琴曲《酒狂》。魏之末年,司马氏专权,士大夫言行稍有不慎,往往就招致杀身之祸。阮籍放纵于饮酒,一方面避免了司马氏的猜忌,一方面也使司马氏胁迫、利用他的企图归于无效。《酒狂》比较形象地反映了他似乎颓废实际愤攘的情感。又如古琴曲《醉渔唱晚》,它描摹了一位以打鱼为生的隐者放声高歌、自得其乐、豪放不羁的醉态,抒发了作者忘情于山水,纵情于美洒的思想感情。
(三)以酒为歌唱的重要内容。
例如明代民歌《骂杜康》、《酒风》,清代民歌《这杯洒》、《上阳美酒》,民国时期的民歌《八仙饮酒》、《十杯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赞酒歌》。又如,器乐曲广东音乐《三醉》和琵琶曲《倾杯乐》。另外,前面说过,不少词牌、曲牌之名称,或含有酒,或酒有关。它们最初都是一首词或一支曲子的名称,其词或曲子被广为传唱之后,时人纷纷摹仿,于是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音乐格式,包括唱词的格律,其名称也就成为该曲牌或词牌的名称,例如《倾杯乐》。还有这么一种情况,一个词牌或曲牌,例如《念奴娇》,由于某人所填之词或曲影响很大,并且与酒有关,例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问世之后,广为传唱,其主旨,又全在末句“人生如梦,一槽还酶江月"中,于是,时人就以《酶江月》作为《念奴娇》的别称。
(四)音乐与酒皆是古代“礼"的重要内容。
《礼记?乐记》说:“礼节民心,乐和民声,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国君宴请臣惊宾客,在古代也是一种礼仪(燕礼),在这种场合,自然要奏乐,例如周代的《小雅?鹿鸣》、清代的《清乐》,等等。礼乐互用,酒乐相配,在明君臣之礼的同时,激发群臣宾客的忠贞。不过在民间,酒宴几乎没有什么礼仪作用,因而音乐与酒的关系,只是惰酒助兴罢了。
五)以音乐推销酒。
前面说过的南宋“赌军酒库"用音乐、杂剧推销新酒的情况,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现今的酒类电视广告,大多配以相应的音乐。
音乐与酒,都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几千年来,在中华大地,美酒飘香歌绕粱。芬芳的美酒,美妙的旋律,从男人心中烧出火来,从女人眼中带出泪来,丰富着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