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拜年同比下降

在过去几年,短信拜年作为传达祝福的信息工具,成为了很重要的沟通工具。据媒体报道了今年短信拜年同比下降14%,正面临着微信等新型通信工具取而代之的风险。
据媒体报道,短信拜年依然作为送祝福的主要方式,但是手机短信一统天下的局面正悄然改变。
最新消息, 2013年中国春节期间,受访群体人均拜年短信与接受量均远远高于飞信、微信、微博等拜年信息数量。根据调查样本显示,受访群体人均拜年短信数量为39.3条,人均微信拜年信息数量为6.4条,而飞信、微博等人均量仅为2.4条、1.9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中国春节期间,通过微信拜年的用户在手机网民中的比例达到了58.2%,微信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拜年方式。
分析师认为,短信以其高稳定性、便捷性能保证拜年信息的及时到达,依然是最受人们青睐的信息拜年方式。相对于短信,微信呈现方式更为多样,成本更低廉。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的大力发展,用户在沟通交流工具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短信作为过去几年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方式,正面临微信等新型通信工具的巨大威胁。
客户端软件(微信、微博等)的拜年最大麻烦是信息送达的不确定性。因为不确定对方是否打开客户端,拜年信息是否及时传达到位是用户最关心的,反而不是费用。
如果这个现象引发的微信定位、行为模式、客户体验等一系列可优化的问题,能引发微信等互联网产品团队更多的思考,未来或会更快到来。
也有分析认为,春节短信数据总量的增长,说明短信和运营商的命还是比较硬的,但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势不可挡,未来短信和语音业务一样将风光不再,运营商应当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