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诺贝尔官方网站的消息,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其为销毁化学武器做出的“巨大努力”。之前呼声最高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妇科医生丹尼斯?穆克瓦格和巴基斯坦16岁少女马拉拉.优素福均与此奖项无缘。稍早前,挪威广播公司曾报道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将获得今年诺贝尔和平奖。该公司去年也曾成功预测欧盟是201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诺奖委员会的颁奖词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化学武器被大规模使用,1925年的《日内瓦公约》禁止使用化武,但不包含禁止生产或储存化学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化学方法被希特勒用于大规模屠杀,化学武器随后开始被一些国家和恐怖分子使用。在1992年至1993年之间诞生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简称《公约》)宣布禁止生产、储存化学武器。该公约于1997年生效。此后禁化武组织开始通过检查、销毁以及其他方式,履行该公约的实施情况。截止目前,已经有189个国家加入了该公约。
禁止化武组织所作的工作及国际公约,使动用化武这一行为在国际法律上被禁止。近期在叙利亚,化学武器被再次投入使用,这使废除化武更显必要。目前,一些国家仍然不是消除化武组织的成员。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和俄罗斯,并未遵守在2012年4月前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最后期限。
推动核裁军是诺贝尔奖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重要心愿。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已经通过不少奖项来强调废除核武器的重要性。诺贝尔奖委员会希望,授予禁止化武组织和平奖能有助于消除化学武器。
一直以来,诺贝尔和平奖都是最受争议的奖项,但今年的颁奖结果则显得“十分平淡”,有记者当场质疑评委会此次是不是刻意规避风险,避免争议。
挪威诺奖委员会主席Thorbjorn Jagland在宣布奖项归属之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此次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获奖不单单是因为近期叙利亚的化学武器丑闻,而是为了表彰该组织在销毁化武方面做出的长期、艰巨的努力,这使得人类摆脱化武阴影事业得见曙光。主席表示,这一奖项归属是委员会一致通过的,并否认了记者提出这一奖项侧重“欧洲核心”,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提名人不公平这一说法,强调这个奖项具有全球代表性,而和平奖之前也曾多次颁发给欧洲以外的人士。
由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郊区8月份发生了使用沙林毒气攻击事件,造成1400多人死亡,因此该组织的使命在今年显得更为重要。美国指责叙利亚政府军发动此次攻击,阿萨德政府则对此予以否认,并称真凶是反对派武装。面对美国的军事打击威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最终同意销毁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并允许禁止化学武器 组织人员核查。 目前,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共有两个小组在叙利亚销毁化学武器和用来生产化武的设备,总干事尤祖姆居说,检查员们在未来数个星期将检查约20处设施。